“乳首解禁”無疑是影響BD銷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撫弄乳頭”的情節在許多色情作品中更是必備的煽情橋段,
然而在情色之外,乳頭於一般現實情境中居然仍有著令人意外(?)的強大影響力─
從Gigazine看到的報導,一份日前刊登於期刊Evolutionary Behavioral Sciences、
由紐約州立大學奧斯威格分校(SUNY Oswego)研究者Rebecca Burch等人所進行的研究便發現,
當觀察到女性有明顯乳頭勃起(nipple erection)時,異性戀男性不但更為願意與之有所互動,
同時亦有著更高的意願去提供諸如修理車子、搭車接送、課業輔導甚至借錢等各種幫助!
「這樣的OO我不要」與「沒有一步到位就是騙票」,舉世皆然?
隨著近年有越來越多社會運動團體懂得運用社交媒體以宣導或曝光其訴求,
參與者與大眾之間的齟齬亦逐漸浮上檯面,除了因為價值觀差異所造成的爭吵外,
支持者間那”這樣的OO我不要”或”沒有一步到位就是騙票”等令人啞然的抱怨亦是耳熟能祥,
這樣的情況或許並不僅僅發生在台灣,而可能是個普遍的現象─從PsyPost看到的報導,
一份日前由奧斯納布魯克大學(Universität Osnabrück)研究者Maja Kutlaca所進行、
刊登於期刊PLUS ONE的研究就指出,活動參與者(activist)與非參與者間的互相看法確實不同,
參與者不但有著將非參與者視作自私的傾向,同時也自認與非參與者之間,有著(較非參與者所評估)更大的差異!
標籤: 心理學
世界乳房尺寸滿意度調查顯示:約五成女性希望胸部變得更大!
根據幾年前的世界乳房尺寸調查,美國與加拿大女性的平均歐派尺寸可說是傲視全球,
不過身懷驚人尺寸卻未必代表對其大小滿意─從Gigazine看到的報導,一份日前刊登於期刊”Body Image”、
由安格里亞魯斯金大學(Anglia Ruskin University)研究者Viren Swami為首之團隊所進行的調查便發現,
在其橫跨40個國家、樣本數超過一萬八千人的”乳房尺寸滿意度調查(Breast Size Satisfaction Survey,BSSS)”中,
總體而言分別約有五成與兩成的參與者偏好擁有有更大或更小的乳房,而對自身乳房尺寸的低滿意度,
甚至還與低乳房自我檢查頻率、對外表與體重不滿、低幸福感與自尊有所關聯!
犧牲與福祉的天平:牛津功利主義量表(Oxford Utilitarianism Scale)
隨著武漢肺炎疫情越演越烈,以及武漢台商包機返台與郵輪停靠等事件的發生,
對於是否要讓已經患病或具潛在感染風險國民回來的相關討論也逐漸增加,
在持”為了多數的健康國民並避免在台灣引發大規模感染”論點的網友當中,
開玩笑說乾脆像Fate/zero第19話”正義の在処”中把飛機打下來的更是偶有所見;
個人有位朋友似乎對這樣的想法不太能接受,於日前詢問我有無看過相關的心理測試,
能夠反映這種”為多數利益犧牲少數”看法的強度,想拿去在SNS中使用─
嗯,就我所知的還真有一個頗類似,那就是”牛津功利主義量表(Oxford Utilitarianism Scale)”
標籤: 心理學
眼動儀實驗顯示:乳房之美,男女所見略同!
只要是宗教便會出現不同教派,歐派這門悠久的信仰當然也不例外,
究竟怎麼樣的歐派才是各教別間的公約數、可讓眾人皆稱之為”美”呢?
除了使用問卷或主觀量表調查之外,眼動儀(Eye-tracking)或許也能提供些不同面向的答案─
從Gigazine看到的報導,波蘭研究生醫科教育中心(CMKP)整形外科的研究者Piotr Pietruski,
為了替進行乳房手術的患者找出一個較為客觀的美麗標準,使用眼動儀分析了100位受試者,
發現乳頭乳暈綜合區(NAC,nipple-areola complex)和下乳(IMF, inframammary fold)部份,
無論男女皆為最被吸引注意力的區域,是以想要尋找完美歐派…..先著眼這兩部份或許就對了!
(基於學術研究與科學普及目的,本文之實驗素材範例圖片並未使用阿部馬賽克)
「輝夜姬想讓人告白」中的心理學錯誤─羅密歐與茱麗葉效應
“輝夜姬想讓人告白(かぐや様は告らせたい)”的漫畫個人一直有在跟,
但因動畫製作的十分生動有趣,就算已經讀過漫畫仍然很有意思,
所以還是有斷斷續續的在追;只是看完最新的動畫第五話後,總覺得有哪裡怪怪的,
回頭略為翻了翻單行本第二冊,才發現原來這強烈的違和感…..
來自於輝夜對”羅密歐與茱麗葉效應(Romeo and Juliet effect)”的解說─
雖然角色設定是學識淵博的大小姐,可惜這整篇的解說卻不太正確.
標籤: 心理學
電玩成癮是精神疾病?心理學中的「概念蠕變(Concept Creep)」
前陣子”WHO將電玩成癮加入ICD並列為精神疾患”這件事被新聞報導後,於不少地方掀起了討論,
毫不意外的,許多人在閱讀判定基準前便已經開始大聲譏刺這項措施,
質疑”這樣那能算病”、”那OO也算病”、”標準變低”或”以前那這麼多病”的意見屢見不鮮,
此些未經思考的留言看似毫無意義,背後卻反映了很多人對於某些概念,
像是”成癮”或”精神疾患”,似乎期望它們有著一個固著、不會變動的形象或基準;
然而,許多心理學概念其實很難被固定,它們隨時受到不同價值觀、不同專業的群體向著四面八方拉扯,
可能會隨著時間慢慢偏移,可能會漸漸變得更為巨大廣泛,
極少永遠保持同一個面貌─此一過程,正是所謂”概念蠕變(Concept Creep)”的現象.
標籤: 心理學
賴床…..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記得以往還是學生時,每逢秋冬時節,爬出熱騰騰的被窩便成了早上所不得不面對的大難關,
無論坐校車的時間多麼緊迫,也總是能找到各種荒謬理由說服自己多賴在床上一會;
不過托辛勤工作的研究者之福,未來在學生們逼迫(?)自己不要起床的遁詞之中,
總算多了一個強而有力的藉口—那就是”晚一點到學校,學習效果會比較好”!
標籤: 心理學
「么壽!係逆轟高灰嘎啊啊!」
在”震撼主義”一書中,作者Naomi Klein曾以Ewen Cameron與William Sargant等人的研究為喻,
將受到天災人禍震懾後失去公共知覺,並因而遭到政府趁火打劫的人民,
比擬為遭受”知覺剝奪”、”震撼療法”的受害者;初閱此書時個人覺得這引子繞得頗硬、不倫不類,
但現今再看,Norman個人卻不禁佩服起作者的巧思了─
根據一篇刊登於1月號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
由華沙社會科學與人文學院的Dariusz Dolinski等人所做的研究便顯示,
受到驚嚇後的”情緒混亂(emotional disorganization)”,確實使人更容易不拒來者、任其予取予求!
宵夜文?無駄無駄無駄無駄無駄!
本部落格曾於去年介紹過、由東京大学研究者鳴海拓志所提出的”增廣實境減肥法(誤)”,
雖然看起來效果不錯,然而HMD畢竟尚未普及,要準確的只讓食物影像增大也不太容易,
想以此法來控制進食量恐怕還得再等上個幾年;所幸就算控制不了食物尺寸,
“以量取勝”應該也是有著一些作用─從はちま起稿看到的報導,
美國楊百翰大學的研究者Ryan Elder日前便發現,若在進食前大量看到食物圖片,
則身體便會在自發模擬食物味道的同時產生飽足感,並因而降低同類型食品的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