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字戰爭的攻略之法…..?
不曉得是否為個人取樣偏誤,Norman總覺得Plurk在台灣似乎較Twitter來得風行,
但無論時間軸是橫的還是直的,充斥於其中的垃圾短訊都是一般的多…..
在這情況下,各Twitter寫手或噗浪客要如何留住參觀者的眼睛呢?
在一篇由5月號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所刊登的構想觀察,
“打造網路微言的大義“中,卡內基美隆大學與MIT的研究者Paul André等人,
便對此做了探討─在請了1400多位使用者對4萬餘則推文進行評等、
並針對其中4200多則以8個類別進行排序後,研究者們發現約只有36%的推文值得觀看,
且在8種內容分類中,某些特定種類的推文甚至被認為近半數都不值閱讀!
標籤: 社群網路
坊やだからさ….. (2013/3/27增補)
“最喜歡女孩子身體的那個部位”
被問到這問題時,各位會如何回答呢?在Norman見過的紳士之中,
有的偏愛鎖骨和黑髮;有的口味極重,喜歡玩弄全身上下每寸肌膚;
有的則如在下一般正常,致力追求歐派其中的真理…..
雖然除了最後一位外,其他看起來都是一樣的變態─
不過在這回答之中,其實卻可能反映著他們完全不同的性格!
「謝罪という行為は 辛ければ辛いほど その価値を増す」
“道歉時要露出胸部”雖然已經是眾所皆知的常識(?),可惜平日認真實行的到底還是少數,
那麼,這些少了歐派加護的道歉究竟還有著多少效果呢?
從GIGAZINE看到的報導,東京大學與科学技術振興機構(JST)的研究者岡ノ谷一夫與久保賢太先生,
日前便對此些沒有露出胸部的普通道歉做了探討─他們發現,道歉行為依然有消去憤怒的效果,
但對減少心中的不愉快感,卻似乎起不了什麼作用!
從減重走向「乳こそがこの世の理」!(4/6增補)
對於有意減肥的人士,規律運動與均衡飲食無疑是使體重健康下降的不二法門,
但面對生活周遭那琳瑯滿目的美食,要控制不吃已是非常困難,
就算吃了還得要時時注意份量,以免一不小心又將運動的消耗量給補了回來,
吃個東西也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實在令人困擾;
從engadget看到的報導,針對這個問題,東京大学廣瀬・谷川研究室的研究所者鳴海拓志,
在15日於インタラクション2012(interaction 2012)的口頭發表,
“拡張満腹感:拡張現実感を利用した食品の見た目の操作による満腹感のコントロー”中
利用HMD(Head-mounted display,頭戴式顯示器)與AR(Augmented Reality,增廣實境)技術,
提出了一個或可解決的辦法─那就是用AR讓手上的食物看起來變更大,來使你覺得已經吃了很多!
不擅攻城的士兵…..有福了!?
“一度も侵入を許していない砦は頼もしく、一度も侵入に成功しない兵士は頼りない”此句格言,
雖然乍看之下頗為有道理,但這些從未成功侵入過堡壘,承受著世間”キモ”、”童貞”等嘲弄的士兵們,
難道就真的那般不可被信賴嗎?浜松学院大学的研究者若尾良徳可能就不如此認為.
標籤: 心理學
此實驗名為「狭き門(ラビットラビリンス)」!
現今腦科學的進展真是一日千里,日前才介紹過藉分析血液流量重建腦中影像的研究,
隔沒多久腦科學家們就又更進一步了─這次,他們不管你看什麼,而是開始”讀”你在想什麼!
標籤: 心理學
With great breast, comes great…..lust?
夢人前輩曾云:”思考歐派的意義,就等同思考生與死的意義“,
面對這充滿著神秘的兩團夢想,世上有著各式各樣、光怪陸離的傳說:
有人認為歐派的大小與腦袋有關係,歐派越大則頭腦可能越差;
有媒體認為歐派與健康有關係,只要時時觀賞便可延年益壽;
更有科學家(ハインリッヒ・エドムンド・パイマン博士)認為歐派與數學能力有關係,
並提出”胸部尺寸與數學成績成反比”的革命性理論…..
除以上所提的幾點外,現在將要被世人所觀注的歐派之謎,可能又要再增一個了─
那就是”胸部越大,性慾可能也會越大“! (゜Д゜)
朝西納普斯前進!
在各動漫、科幻作品中”窺探夢境”並不是什麼很新的想法,
然而想像歸想像,如同”ユメプロジェクター”那樣的道具至今仍是沒有出現;
觀看他人的夢或許還有些困難,但重組他人有意識的視知覺卻已非遙不可及─
從はちま起稿看到的報導,柏克萊大學的神經科學研究者Jack Gallant,
藉由fMRI記錄觀看影片時的受試者其腦部血液變化,
並分析每一小塊腦部區域(voxel)的活動與影片內容關係、導出模型後,
以該模型配合1800萬秒的隨機Youtube影片,居然真的成功重組出了一部份受試者所觀賞之影片!
標籤: 心理學
我不是蘿莉控,只不過想促進親社會行為罷了
對不喜歡和小孩子相處的Norman來說,倘若身旁有隻跳來跳去的噪音播放機存在,
那實在是件非常令人惱火的事,單單想像就受不了;然而讓你想到”兒童”這件事,
其所產生的影響卻可能有著出乎意料之外的正面效果─
在一篇由9月號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所刊登的構想觀察,
“玩偶是大人的規範?“中,北卡羅萊納大學的研究者Sreedhari Desai,
及其研究伙伴Francesca Gino便認為,若有能引起童年回憶的物品在附近,
例如泰迪熊玩偶、蠟筆,甚至真實的小孩子及托兒所等,
成人不但將較會做出”親社會(pro-social)行為”,企業的慈善作為也更為積極!
標籤: 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