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WHO將電玩成癮加入ICD並列為精神疾患”這件事被新聞報導後,於不少地方掀起了討論,
毫不意外的,許多人在閱讀判定基準前便已經開始大聲譏刺這項措施,
質疑”這樣那能算病”、”那OO也算病”、”標準變低”或”以前那這麼多病”的意見屢見不鮮,
此些未經思考的留言看似毫無意義,背後卻反映了很多人對於某些概念,
像是”成癮”或”精神疾患”,似乎期望它們有著一個固著、不會變動的形象或基準;
然而,許多心理學概念其實很難被固定,它們隨時受到不同價值觀、不同專業的群體向著四面八方拉扯,
可能會隨著時間慢慢偏移,可能會漸漸變得更為巨大廣泛,
極少永遠保持同一個面貌─此一過程,正是所謂”概念蠕變(Concept Creep)”的現象.
“概念蠕變(Concept Creep)”這個詞其實由來已久,而在心理學領域的相關討論中,
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心理科學系教授Nick Haslam,
其於2016年所發表的”Concept Creep: Psychology’s Expanding Concepts of Harm and Pathology“,
可以說是對此議題最為重要、廣被傳播的幾篇論文之一;
由於這篇文章實在值得一讀,個人稍微翻譯了其摘要,
以利本Blog讀者方便了解所謂”概念蠕變”大概是在談些什麼:
近年來,許多心理學概念在語義上已經有所轉變,且這些轉變有著一致的趨勢:涉及人們負面經驗或行為的那些概念,逐漸的擴展開來,使其涵蓋了較以往更為廣泛的現象。這種擴展有「水平」和「垂直」兩種模式:(前者為)概念向外擴散並涵蓋質性上的新現象,(後者則為)向下納入量化上較為非極端的現象。(本篇文章將會檢視)虐待、霸凌、創傷、心理疾患,成癮和偏見的概念,以說明它們的歷史變遷;這幾個案例其概念的「界線」都已經(被)延伸,含義也變的(更加)廣泛。(本文接著還將討論)對於「概念蠕變」的各種解釋,並探討其所帶來的影響。個人認為(概念的)擴張顯示了人們對「遭受傷害」變的更加敏感,反映出自由派對道德的關注,然而這卻可能造成矛盾的後果─儘管概念必然會發生變化,且背後往往有著積極的動機,「概念蠕變」仍有著把日常經驗「病理化」的風險,並助長人們將自己視為無力受害者的傾向。
(Norman的專業並非翻譯,看的懂不代表能順利轉換成中文,
如果覺得有錯誤的地方還請不吝留言指正,謝謝)
在這篇文章中,Nick Haslam對於概念的擴張類型,
提出了”垂直擴展(vertical expansion)”和”水平擴展(horizontal expansion)”兩種形式:
“垂直擴展”代表對概念的定義變的比較不嚴格、標準更寬,
甚至連當初在量化上被視為未達標的,都逐漸被涵蓋於概念之中;
“水平擴展”則是代表概念延伸到了新現象或被應用於不同的脈絡之中,
納入了與原初概念在質上有所差異的不同東西.
舉例來說,在ACG中”紳士”這個概念,30年前可能會是指向如Jonathan Joestar(喬納森·喬斯達)這樣,
有著特定階級與財產、知書達禮又有著高尚品德的角色特徵,
但隨著時間推移,現在只要對女性殷勤,例如開車門、提重物,便足以”紳士”稱之,
此即”紳士”概念的”垂直擴展”─以前可能要極端到滿足10個條件才會被觀眾視為紳士,
現在卻只要滿足兩三個就足夠,在量化上的標準變低了;
除了”垂直擴展”外,”紳士”這個概念同時也經歷著”水平擴展”,
與以往偏正面的表述不同,因為”搞笑漫畫日和(ギャグマンガ日和)”和”幕張”的風行,
像クマ吉、奈良重雄甚至黒光先生這樣的角色也被涵蓋到了概念之下,
並為”紳士”一詞帶來了諸如”變態”、”色情狂”等新涵義,
這種納入在”質”上完全不同之新現象的延伸,便可歸於”水平擴展”.
概念改變是否真的在發生呢?Nick Haslam於文中引述了Ian Hacking所謂的”looping effects”─
人們與”概念”的關係是雙向的,人類雖然能夠創造、改變概念,
行為與經驗同時卻也受到概念的影響,並因此形塑出社會的價值判斷或政策;
是以他列舉了”虐待(abuse)”、”霸凌(bullying)”、”創傷(trauma)”、”心理疾患(mental disorder)”、
“成癮(addiction)”和”偏見(prejudice)”等六個大家常見的概念,作為”概念蠕變”的例子.
以”霸凌”為例,其核心定義原本為三個要素:單一或複數他人針對特定兒童的侵略或負面行為、
此行為故意且重複的進行,以及雙方權力失衡(受害者較為弱勢);
然而這個看似直觀的概念,近來卻也逐漸被用於完全不同的脈絡之中,
產生了”水平擴展”─例如”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成人的”職場霸凌(workplaces-bullying)”,
或是”忽視與排斥(ignoring and excluding)行為”,都成為了此概念的一部份.
且不僅僅納入新的,既有的”霸凌”概念亦同時經歷著”垂直擴展”現象─
像是現在比起外部判定,變的”更為著重受害者的主觀感受(the subjective perception of the victim is stressed)”,
由於標準的放寬,是以有些研究者甚至認為某些所謂的”職場霸凌”,
只不過是從前被稱為”辦公室政治(office politics)”的東西罷了.
“成癮”也有著類似狀況,傳統對”成癮”的定義多偏向生理依賴,
著重於耐受性和戒斷行為所造成的強迫攝取(compulsive consumption),
不過近年發現某些強迫行為其實與生理依賴有著類似回饋機制,
是以將此概念放大(水平擴展),對”過程”和”行為”的依賴因而被納入,
出現了諸如色情、購物、線上遊戲、巧克力、社交媒體等新的”成癮”;
和毒品不同,線上遊戲或巧克力這些相對較溫和、不那麼極端的東西是隨處可見的,
而這或許也促使了”成癮”的標準漸漸變低(垂直擴展),出現了”軟性成癮(soft addictions)”這種東西─
比起造成無力感和強迫的傳統成癮,”軟性成癮”多僅是浪費時間、精力或金錢,
其實還更像是一種”不良習慣(bad habits)”而已,
所以開頭提到那些看似無腦的留言,某方面來說確實沒說錯,
“成癮”這個概念的標準的確放寬了,也真的多出了一些以往不會有的東西.
“概念蠕變”的影響有好有壞,而Nick Haslam認為其所可能造成的其中一種現象,
就是”日常經驗的非正常化(病理化)與極端(非正常)經驗的常規化”─
概念的擴展與延伸將更容易讓人產生自身已經越線的經驗,
無形中可能助長以此為藉口、視自己為受害者的脆弱心態;
然而這卻也代表社會對於他人的傷害與苦痛變得更加敏感,
並不再容忍以往被視若無睹的那些”不夠極端”的現象.
舉例來說,”虐待”這一概念的水平與垂直擴展,
可能會讓習慣打罵教育的父母抱怨不知如何管教小孩,
或讓被管教的兒童有”自己被父母虐待”的錯誤認知;
但這同時也讓”忽視(neglect)”這種以往不被認為屬於虐待的概念,
能於現今社會被大眾更直觀的知道是負面、應該避免的作為,
並促使相關政策與團體挺身幫助受其傷害的兒童.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改變,許多概念的範圍也產生了變動,
在讀過Nick Haslam的論文、理解”概念蠕變”的方式與可能影響後,
下次若再看到像是”電玩成癮被列為精神疾患”這樣的消息,
比起因為與自身所知不符而反射性的大肆批評,
不妨先靜下心來好好確認消息來源,思考其背後的可能脈絡與影響,
如此或許會在罵過就算之外,產生一些額外的新想法 ww
延伸閱讀: Creeping Forward